平衡计分卡
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绩效指标的管理工具,通过“财务、客户、内部流程、学习与成长”四个维度,帮助企业从全局视角进行战略落地与绩效考核。
分类
战略分析目标管理
推荐人群
企业管理者管理者创业者团队领导人力资源
适用场景
绩效管理部门协同企业战略执行
#战略规划 #绩效评估 #管理工具 #KPI #企业管理
什么是平衡计分卡(Balanced Scorecard)
平衡计分卡(Balanced Scorecard, 简称 BSC)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,由哈佛大学教授 罗伯特·卡普兰(Robert S. Kaplan) 和 戴维·诺顿(David P. Norton) 于 1992 年提出。
它的核心思想是:企业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财务结果,还取决于客户满意度、内部流程效率,以及员工学习与成长。
简单理解,BSC 就像企业的“战略导航仪”,通过设定一系列平衡的指标,帮助公司把长期愿景落地成可执行的目标。
来源与代表人物
- 起源背景:20 世纪 90 年代,美国企业普遍陷入“只看财务”的短期思维。卡普兰与诺顿认为,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知识、流程、创新等无形资产,于是提出平衡计分卡。
- 代表人物:罗伯特·卡普兰(Robert Kaplan)、戴维·诺顿(David Norton)
- 代表性使用者:IBM、汇丰银行、华为、海尔集团等
- 典型案例:
- 华为:通过BSC建立战略地图,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业务单元,确保每个部门都围绕客户价值展开工作。
- 汇丰银行:通过平衡计分卡整合不同地区的绩效指标,实现全球范围的统一战略执行。
如何使用平衡计分卡
使用BSC通常分为四个步骤:
- 明确战略目标
- 明确公司的长期愿景和关键战略方向。
- 注意事项:目标必须可度量、可追踪。
- 从四个维度分解目标
- 财务(Financial):企业盈利与成本控制。
- 客户(Customer):客户满意度、市场份额。
- 内部流程(Internal Process):生产、运营、创新流程的效率。
- 学习与成长(Learning & Growth):员工能力、技术学习、组织文化。
- 建立指标与权重
- 每个维度设置关键绩效指标(KPI),并分配权重。
- 例如:“客户满意度”占比 30%,“财务回报”占比 40%。
- 持续监测与优化
- 通过数据看板或季度评估跟踪执行情况。
- 结合PDCA循环进行修正。
案例学习
- 案例 1:华为的战略落地
华为通过平衡计分卡将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战略具体化到每个部门,从客户满意度、交付周期、学习成长等多维度进行考核。
启示:战略目标只有与行动挂钩,才能真正落地。
- 案例 2:医院绩效改革
某公立医院引入BSC,将绩效从“看收入”转向“看服务质量、患者体验、员工培训”等多维指标。
启示:平衡计分卡能促进组织全面改进,不仅仅是追求利润。
优点与局限性
优点
- 将战略与执行紧密结合。
- 兼顾短期财务与长期能力建设。
- 促进跨部门协作与目标一致。
局限性
- 实施复杂,需要高层支持。
- 指标设计过多容易失焦。
- 数据获取和监测成本较高。
常见问题
- BSC 与 KPI 有什么区别?
- KPI 是衡量绩效的指标,而 BSC 是一个完整的战略执行框架,KPI 是其中的组成部分。
- 是否所有公司都适合使用 BSC?
- 中大型组织、目标多元化的企业更适合。小型公司可简化使用,只保留关键维度。
适用场景
- 工作:战略管理、绩效考核、跨部门目标协同
- 学习:战略思维训练、管理课程实践
- 生活:个人目标平衡(财务、健康、学习、人际)
推荐资料
书籍
- 《平衡计分卡:将战略转化为行动》(The Balanced Scorecard)—— 卡普兰 & 诺顿
- 《战略地图》—— 卡普兰 & 诺顿
其他资源
- 哈佛商业评论(HBR)专题文章《How to Use the Balanced Scorecard》
- 华为内部管理培训课程《战略到执行的闭环》
延伸阅读
- OKR(目标与关键结果)
- KPI(关键绩效指标)
- 战略地图(Strategy Map)
精准表达
“平衡计分卡:让战略看得见、行动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