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导力梯队
领导力梯队模型强调企业应根据不同层级的领导岗位,培养对应的领导能力与管理思维,帮助组织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发展路径。
分类
团队协作战略分析
推荐人群
创业者企业管理者
适用场景
企业人才培养组织管理领导力发展继任计划
#领导力发展 #人才梯队 #管理者培养 #企业继任
什么是领导力梯队
领导力梯队(The Leadership Pipeline)是一种系统化的领导力发展模型。
- 专业定义:它认为领导力发展是一个逐级递进的过程,每一个领导层级(从个人贡献者到CEO)都需要掌握不同的技能、时间管理方式和价值观。
- 通俗理解:就像游戏闯关一样,每升一级管理岗位,就要学会新的“玩法”,否则很容易卡关。比如,优秀员工并不一定是好主管,因为领导需要学会分工和培养别人,而不是亲自把所有事做完。
来源与代表人物
- 起源背景:该模型由咨询公司哈佛商业评论背景下的实践经验总结,后来由 Ram Charan、Stephen Drotter 和 James Noel 在2001年提出并系统化。
- 提出者:Ram Charan 等管理学者。
- 代表性使用者:通用电气(GE)、宝洁(P&G)等跨国公司,用它来进行接班人培养和组织架构设计。
- 典型案例:GE 在杰克·韦尔奇时代,严格按照领导力梯队来培养高管人才,形成了全球著名的“GE管理学院”,培养出大量企业领袖。
如何使用方法论
领导力梯队分为六个主要过渡点,每个阶段都有新的要求:
- 从个人贡献者到一线主管
- 转变:从“自己干”到“带别人干”
- 提示:要学会授权、沟通和辅导,而不是亲力亲为。
- 从一线主管到部门经理
- 转变:从“管理任务”到“管理经理”
- 提示:要学会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,培养下属的管理能力。
- 从部门经理到事业部经理
- 转变:从“战术执行”到“战略思考”
- 提示:开始学习资源配置和跨部门协作。
- 从事业部经理到集团高管
- 转变:从“局部最优”到“全局最优”
- 提示:要为公司整体利益做决策,而不是只考虑自己部门。
- 从集团高管到业务领导者(如CEO候选人)
- 转变:从“经营业务”到“经营企业”
- 提示:需要具备全局视野和企业文化塑造能力。
- 从CEO到董事会层面
- 转变:从“企业管理者”到“企业治理者”
- 提示:更多是监督、战略导向和外部关系管理。
案例学习
- 案例 1:GE 的领导力梯队
GE 通过严格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,使高管能在不同岗位逐步历练,最后胜任 CEO。
启示:系统的梯队设计能保障企业持续发展。
- 案例 2:中小企业的成长困境
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一开始很能干,但在公司规模扩大后,不懂得放权和培养团队,导致企业瓶颈。
启示:不同阶段需要不同领导力,创始人也要“升级”。
优点与局限性
优点
- 清晰的人才发展路径
- 有助于继任计划与组织稳定
- 强调领导者能力与价值观同步成长
局限性
- 假设组织是稳定的金字塔型架构,在快速变化的扁平化企业中可能不完全适用
- 执行需要长期投入和管理层共识
推荐资料
书籍
- 《领导力梯队》 —— Ram Charan 等著,经典原著
- 《领导的实践》 —— 彼得·德鲁克,理解管理与领导的区别
其他资源
- 哈佛商业评论相关文章
- 企业内部领导力发展手册
精准表达
领导力梯队:逐级成长,系统培养领导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