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AMPER 创意思维法

SCAMPER 创意思维法是一种通过“替代、组合、调整、修改、用途转化、消除、重新排列”七个角度来激发创意、突破思维定势的创新工具。

分类
创新方法
推荐人群
产品经理设计师创业者学生
适用场景
创新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学习提升
#创新 #创新思维 #头脑风暴 #产品设计

💡 什么是 SCAMPER 创意思维法

SCAMPER 创意思维法 是一种系统化的创意激发工具。

它由 七个关键词 组成:

  • Substitute(替代)
  • Combine(组合)
  • Adapt(调整/借鉴)
  • Modify(修改/放大缩小)
  • Put to another use(用途转化)
  • Eliminate(消除)
  • Rearrange(重新排列)

通俗理解:当你遇到问题或需要创意时,可以逐一使用这七个角度去发问,帮助你从不同视角找到新的想法。

比如:如果我设计一把椅子——能不能换掉某个材料(替代)?能不能把椅子和收纳箱结合(组合)?能不能把椅子改成适合儿童(调整)?


📜 来源与代表人物

  • 起源背景:SCAMPER 方法诞生于 20 世纪中期的创意思维研究。
  • 提出者:由美国广告学者 Alex Osborn 的“检查表法”启发,后来由教育学家 Bob Eberle 在 1971 年系统整理并命名为 SCAMPER。
  • 代表性使用者:广泛应用于 设计思维、广告创意、产品研发 等领域。
  • 典型案例:像 乐高 就经常使用 SCAMPER 来改造积木玩法,例如“能不能把积木改成机械装置(用途转化)”,从而催生出“乐高机器人”等新产品。

🛠️ 如何使用 SCAMPER 方法

  1. 确定问题或对象
    • 选择一个需要改进的产品、服务或想法。
    • 如:“一支普通的圆珠笔”。
  2. 逐一应用 SCAMPER 七个问题
    • S(替代):能否换掉材料?
    • C(组合):能否和其他功能结合?
    • A(调整):能否改变使用环境?
    • M(修改):能否放大/缩小某些部分?
    • P(用途转化):能否换个用途?
    • E(消除):能否去掉某些功能?
    • R(重新排列):能否换个结构顺序?
  3. 记录与筛选创意
    • 将每个角度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。
    • 挑选最有价值的进行测试和应用。

📚 案例学习

  • 案例 1:苹果 iPod 的诞生

    传统 MP3 播放器功能单一,苹果使用 SCAMPER 思维:

    • 组合(C):音乐播放器 + 数字商店(iTunes)
    • 消除(E):减少复杂按钮,保留滚轮操作
    • 用途转化(P):不仅是音乐播放器,更是“时尚配件”启示:SCAMPER 可以让产品不仅改进,还能重新定义价值。
  • 案例 2:学习记忆方法

    学生用 SCAMPER 改造“背单词”:

    • 替代(S):用图像代替文字死记
    • 组合(C):把单词和故事情节结合
    • 重新排列(R):把单词按场景而不是字母顺序排列启示:学习方法同样可以通过 SCAMPER 提升效率。

✅ 优点与局限性

优点

  • 操作简洁,容易上手
  • 提供系统化的发散思维路径
  • 适合个人与团队共同使用

局限性

  • 想法多但未必可行,需要后续筛选
  • 不保证立刻产生“颠覆性”创新

📖 推荐资料

书籍

  • 《SCAMPER: Creative Games and Activities for Imagination Development》 —— Bob Eberle
  • 《应用想象力》 —— Alex Osborn

其他资源

  • IDEO 关于设计思维的案例分享
  • TED 演讲:How simple questions can lead to creative breakthroughs

🎯 精准表达

一句话总结方法论精髓:

“SCAMPER:七个角度,让创意无处不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