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层面战略
三层面战略是一种平衡短期绩效与长期创新的战略模型,通过“当前核心业务”“新兴增长点”和“未来前景”三大层面,帮助企业在当下盈利的同时,为未来创造持续增长。
分类
战略分析创新方法麦肯锡
推荐人群
企业管理者创业者咨询顾问产品经理
适用场景
企业战略规划业务创新长期增长布局
#战略规划 #创新管理 #企业增长
什么是三层面战略
三层面战略(Three Horizons Strategy)是由麦肯锡提出的一种战略规划模型。
它将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“层面”或“地平线”,分别对应不同的时间跨度与目标:
- 第一层面:当前的核心业务,聚焦短期绩效与稳定盈利。
- 第二层面:新兴的增长点,需要投入资源培育,可能在中期带来回报。
- 第三层面:远期的创新与探索,代表未来可能颠覆行业的机会。
通俗来说,三层面战略就像种树:第一层面是你今天依赖的果树,第二层面是刚种下正在长的小树,第三层面是还在研究的种子和土壤。
来源与代表人物
- 起源背景:三层面战略最早出现在麦肯锡的战略管理研究中(20世纪90年代),用于帮助企业平衡当下业绩与未来创新。
- 提出者:麦肯锡咨询公司(McKinsey & Company)。
- 代表性使用者:壳牌石油、谷歌、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。
- 典型案例:
- 谷歌:第一层面是广告业务(核心收入),第二层面是安卓系统和YouTube等成长业务,第三层面是无人车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探索。
- 壳牌石油:在维持传统能源的同时,投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,为未来转型做准备。
如何使用方法论
- 识别三层面
- 明确当前核心业务(Horizon 1)、潜在增长业务(Horizon 2)、未来创新探索(Horizon 3)。
- 提示:不要忽视第二、第三层面的投入,否则企业容易被困在短期利润中。
- 分配资源
- 为三层面分配时间、人力、资金。
- 常见比例:H1(70%)、H2(20%)、H3(10%)。
- 建立管理机制
- H1 强调执行和效率;
- H2 需要创业心态和灵活性;
- H3 强调研发和实验文化。
案例学习
- 案例 1(商业场景):
华为的战略布局:H1 是通信设备核心业务;H2 是消费者业务(手机、笔记本);H3 是未来的芯片、自研操作系统。
启示:同时布局不同时间维度,避免企业被未来淘汰。
- 案例 2(创业场景):
一家初创公司:H1 是现有现金流业务(如代运营服务);H2 是自主开发的SaaS软件;H3 是人工智能驱动的行业解决方案。
启示:创业公司也要兼顾短期生存与长期创新。
优点与局限性
优点
- 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创新
- 提供清晰的战略框架
-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
局限性
- 不同层面的资源分配存在冲突
- 执行难度大,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与协调
常见问题
- 问:三层面战略是否适合小公司?
- 答:适合,小公司可以缩小比例,但依然要为未来留出探索空间。
- 问:比例必须是70-20-10吗?
- 答:不是,比例因行业和阶段而异。
推荐资料
书籍
- 《The Alchemy of Growth》—— 麦肯锡顾问团队,详细阐述三层面战略。
- 《创新者的窘境》—— Clayton Christensen,帮助理解长期创新的重要性。
其他资源
- 麦肯锡官方报告《Three Horizons Framework》
- 哈佛商业评论相关文章
精准表达
一句话总结方法论精髓:
“三层面战略:稳健今天,培育明天,探索未来。”